演出查询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剧院资讯 > 剧院资讯

剧院资讯


2018年9月2日,四川省川剧院院长、党委书记陈淳、副院长廖天麟等一行19人驱车近500公里,颠簸近8个小时,来到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乡和摩尼镇开展文化扶贫演出活动,并与水潦彝族乡党委书记熊伟、乡人大主席叶泳、副乡长冯刚、向能志及水潦彝族乡海涯村第一书记郑琪召开了座谈会。

水潦乡海涯村是我院对口帮扶点,今年7月,在经过院党委充分讨论后,派出黄强前往海涯村驻村扶贫。叙永县曾经是川剧戏窝子,我院不断思考,如何依托自身优势让文艺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。为此,在省文化厅的指导下,我院规划和组织了这场演出活动。

深入合作,精准扶贫

2日下午的座谈会上,海涯村郑琪书记汇报了该村脱贫工作的开展情况、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脱贫工作部署。在认真听取汇报后,陈淳院长指出,海涯村作为国家级传统自然保护村,彝族文化底蕴深厚,人文资源丰富,能够为艺术创作提供不竭的源泉;省川剧院与海涯村是扶贫对口单位,此次以扶贫为契机,派黄强驻村扶贫,除了指导脱贫外,更是难得的基层学习、获取灵感、吸收营养的机会。

座谈结束后,演职人员们赶至水潦彝族乡政府。时值周末,熊伟书记和叶泳主席一行正在“精准扶贫”住房安全检查项目现场,闻讯后立刻赶回乡政府,与我院领导及演职人员们进行了文化下乡扶贫座谈。

在座谈会中,熊伟书记介绍了水潦彝族乡的基本情况以及脱贫情况,并提出了对文化扶贫的一些想法,“省文化厅作为对口帮扶单位,希望能够挖掘、发现一些好故事,创作川剧、小品或其他舞台剧剧本。”陈淳院长表示,省川剧院作为国家级院团,以后将和水潦彝族乡深入合作,强化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,整合双方资源,结合乡村振兴、文化扶贫,以脱贫政策、脱贫致富典型事迹等为素材,编创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,不仅为群众送文化服务,更要为群众种下文化的种子。

“文化扶贫+戏曲进校园”,探索乡村振兴新思路

此次文艺下乡演出,分别是在水潦彝族乡中心小学校园内和摩尼镇中心小学外的广场上,共有3000余人观看了演出,仅师生就达2000余名。

虽已9月,泸州却持续高温。伴随着室外近40摄氏度的温度,《扈家庄》《别洞观景》《长绸》《变脸》《映山红》《青花瓷》《大中国》《贝加尔湖畔》《祖国之恋》《芦花》等川剧折子戏和综艺剧节目逐一亮相,赞叹声、喝彩声、掌声随演出跌宕起伏。

“爷爷奶奶特别喜欢戏曲,经常在电视上看。但是这是我第一次看川剧,好好看,以后我要带着爷爷奶奶一起去成都看川剧。”水潦彝族乡中心小学一名学生说。“这是专业院团第一次来我校进行演出,也是我校师生第一次在现场观看川剧,恰逢开学第一天,具有特别的意义。”在水潦彝族乡中心小学校长胡云春看来,文艺可以打开孩子们人生的另一扇窗口。同时,胡云春表示,希望以后能够和省川剧院合作,以多种形式开展“戏曲进校园”活动,让学生们能够从小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国家非遗和省级非遗交流演出,增强文化自信

和当地的节目同台演出,是本次演出的一大亮点。上午,水潦彝族乡的群众演出了《草把龙》。《草把龙》是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明末清初,当地农民为了庆祝粮食丰收,将稻草编织成草龙舞动庆祝,之后逐渐演变成喜庆场合表演活动并延续至今。国家级非遗和市级非遗同台演出,不仅能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,还是艺术交流、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举措,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与扶贫攻坚的战略目标相契合。

大病初愈即投入工作的范小青乡长称,省川剧院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,在进一步丰富师生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,凝聚了干群齐心协力脱贫攻坚的合力,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,为水潦彝族乡的脱贫工作凝聚了新动能。

 

 

 



友情链接